找到相关内容1051篇,用时8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弥勒在杂剧中的形象

    "人世"与"出世"的矛盾,在剧中处理得较为和谐统一。  弥勒作为杂剧中的主人公,出现的形象多为布袋和尚。他那大腹便便的体态、憨厚忠实的笑态、无忧无虑的神态,对读者、对观众,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

    罗伟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42162660.html
  • 面向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佛教面临的挑战

    有些学术认为不是。所以,学术研究对佛教既有利也有弊。利是学术研究能提高人们对佛教的理解,并教人们去接受佛教;弊是学术研究可能会降低我们佛教徒长期以来所所创造和保留的神圣化、神秘感和吸引力。学术研究可能...

    康南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2966549.html
  • 浅谈桂林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

    东方人文色彩,对于西方人,特别是那些求新逐异、热衷探寻的外国游客而言,更是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过去旅游界有句老话,“外国人到中国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此话虽意在批评,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宗教文化产品...具有“固体诗”、“立体画”之称,对海内外游客颇具吸引力,可利用桂林石资源丰富之优势。创办大型佛雕艺术园,以佛教在桂传播有关历史,神话传说题材为蓝本,推出一批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雕塑,以吸引众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0567713.html
  • 李贺敏:佛教界吸引外语人才,要做事情还很多……

    基本的经济保障,这点比较重要;另外一点,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而人们在精神方面反而会出现一些迷茫的地方,我觉得这也是佛教大有做为的地方,也正是佛教的吸引力所在。 记者:...

    佚名

    |佛教观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35073094.html
  • 关于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预言与授记

    出世,他具大神通、智慧及吸引力,能利益一切众生,不管是上界众生,还是一般的在家人。奥巴萨卡嘉华宝瓦也传圣教,令无数众生奉行正法之善道,而且不仅奉行,还能因受其加持与慈悲而圆满成此道。这就是名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095773780.html
  • 科学家对佛教的看法

    的人,及不满意于宗教信条的人和真正自由思想者,具有一种很大的吸引力”。既然我们看到现在全世界的混乱与痛苦,又感到运用佛教的道理可以解决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那么,唤起全人类来了解佛教就是我们迫切的任务了。...

    生根活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5874364.html
  • 和你所知道的最好的人为伍

    吸引其他积极有吸引力的人与你为友。 ...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2975734.html
  • 自己应该有的准备

    知道自己的状况,自己努力。不要藉口说我没有一个老师,问问自己够资格否?有这种吸引力吗? 有一次我跟上师抱怨,说他不教我。他就说:“来!来!暂时我做你的学生,你做老师;以前我怎么做你现在就照着做。” 我跟...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2075951.html
  • 《慧远评传》后记

      《慧远评传》后记   曹虹   在匆忙的人生中,我却因完成这部书稿而享用了颇为悠长的时间,这使我既惭愧又自得。   回想接手这个课题之初,我就深深地感到它的吸引力。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意识到自己与这个题目的距离。作为一个读中文系的人,我虽然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与文学史的关涉颇感兴趣,但毕竟没有受到哲学或宗教学的系统训练,这大概注定了一种先天不足。在忽幽忽明的探索中,我却逐渐鼓起了拙者的...

    曹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065778389.html
  • 烟霞无定相,闹市听梵音

    也就足可产生吸引力了。从文化形态学来说,这个吸引力还在浅层次上,因为“古代建筑、时代内涵、佛门仪轨”这是在物态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层面,人们了解了,司空见惯了,吸引力也就要弱化了,新鲜感会逐渐失去的。如果把印象升华到行为文化、心灵文化的高层次上,那么,这种吸引力就要进入情趣、信仰、崇敬、摄受等精神领域了。用现代经济学的一个词儿,那就叫“增值”,而且是“高增值”。   怎样实现这个“高增值”,我想正是...

    觉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65381061.html